简介: 很早就倾心于这座小小的园林,这座富有南方风格的北方园林。最初的感觉里,以为它和郑板桥先生有关,其实不然,甚至错得有些太离谱了。它就是清代当地富绅遗存的一座私家园林。
前几日到山东潍坊,独自去了十笏园。
十笏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这座小城仅存的一处古园。
很早就倾心于这座小小的园林,这座富有南方风格的北方园林。最初的感觉里,以为它和郑板桥先生有关,其实不然,甚至错得有些太离谱了。它就是清代当地富绅遗存的一座私家园林。
十笏园的确很小,但却称得上是精品建筑。虽然房舍众多,却没有拥挤之感。那些错落的房间,并不宽敞,也没有逼仄之气,相反,却多了许多温馨和亲切。
天还凉着,园内只有两三个人。也许他们觉得园中没有红花绿草很无趣吧,不一会儿,那三两人也陆续地走了,园中就只剩下我自己了。也好,我正好清清闲闲地品味一下这座想念日久的院落。
最让我喜欢的,是园中这里那里的竹子。虽还是春寒料峭之际,但那竹的枝叶却显风骨,这让我想起郑板桥先生笔下的墨竹,那也是特有风骨的竹子。郑先生曾在这座小城为官多年,那风骨正是这身正影正的竹。几步走,一转身,就有竹影在我的视野里;再伴一二奇石,真是让人快乐的雅。藤萝还没绿,却不会让人感觉暮气沉沉的味道,倒是很符合十笏园古旧的格调,若是大绿大红,却会生分了。
立一石,卧一水;透一洞,弯一桥;点一苔藓,抹一藤萝,这座北方的园子处处透着南方的灵气,好让人喜欢。十笏园,本意是说小的,是园主的谦美之词,我却在这里读出了另一种美好的意思。笏板,是大臣朝拜帝王时手中所持的物件,应当不会粗糙地制造吧?眼前的十笏园庄重中更有精致之美,恭捧在手,却不可把玩也,一房一舍都有文化、有内涵。我不想说因了康有为等名士的小住,十笏园就多了底蕴。单单赏读亭台楼榭的匾额,就明白几代园主不是泛泛之辈,更不是附庸风雅之人,胸中的确是有文墨的。作为江北的富家,园主不似北方的一些财豪,把院子修得深宅高墙的那般笨拙,这更证明他们是很有想法的。
园子虽然是青砖灰瓦的古旧格调,但一点也不凝滞,没有一点陈腐的气息,每一扇窗子都呼吸着,每一扇门都吐纳着,仿佛露墙那边一阵响动,就有一个人走了出来,虽然是古衣古衫的老打扮,但一点也不生分。十笏园虽然说是富家的私宅,却没有骄奢豪华之气,更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气,厅堂之间满是温馨,里里外外再点缀上南方的软情调,愈发让人亲切了。园子也算久远了,但依然鲜活着、灵动着,出出进进,依然是家的老味道。不似许多老园子,不必走近,远远地就有一种疏离感。那种隔膜,不是时光造成的,最初的构建就给人一种陌生感,即便是住上一辈子,也是贴不了心的。十笏园,既有柴米油盐这般的民俗滋味,又有琴棋书画那般的文雅情调,是一处难得让人自自在在俗可谈吃穿、雅可论诗文的老园子。
朴素中点几株花,景就鲜了;古拙中安几棵草,色就活了。小巧的十笏园,无处不透着机灵的设计。这个时候,节气还早,在凉凉的十笏园里,却能感觉到南方的一种温暖,而这里那里的几点残雪,却又透出北方风骨的清奇。我忽然就想起潍坊原本有很多古园的,但都在岁月中一座一座地消失了,这也许有这样那样的一些因素,更多的原因想来是因为那些园子太过平庸,而没有让人可以留恋的特色而终被毁弃的吧?十笏园至今能独立于喧闹的都市之中,让我等如此喜欢着,想来就是因了它别样的建筑和思想构架吧?
回廊里转,亭榭里站,房间里走,不知不觉间竟然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我没有看这里那里的牌匾说明,也不想去翻看有关十笏园的史料,我只想看看这实实在在的园子。早春的此时,没有花草的点饰,没有树木的掩映,素净的十笏园,更显本色的真美。果然,我来的正是时候。
- 标签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