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昨天,扬州又迎来了一项重要“国考”:住建部专家组来扬实地考查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有关工作情况。2007年以来,累计新增城市绿地约2500万平方米;至去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3.61%,绿地率为41.27%。
:“绿杨城郭是扬州。”绿色,是扬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生态底色;生态,是这座城市孜孜以求的民生福利。“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一块块“金字招牌”,镌刻着扬州人践行生态文明的清晰足印。
昨天,扬州又迎来了一项重要“国考”:住建部专家组来扬实地考查扬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有关工作情况。记者从汇报会上获悉,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城市,扬州紧紧围绕创建目标不动摇,2007年以来,累计新增城市绿地约2500万平方米;至去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3.61%,绿地率为41.27%,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01平方米。
打造具有扬州特色的城市公园体系
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占地千亩,是一个集生态、遗址、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自2014年4月开放以来,每天都有大量市民前去锻炼。截至今年国庆前,进园锻炼的市民已达近300万人次。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仅仅是扬州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打造具有扬州特色的城市公园体系的一个手笔。
“扬州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内,打破行政区划界线,统筹布置城市生态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城市绿地空间,健全城市绿地网络。”据市园林管理局局长赵御龙介绍,扬州市坚持“城市即园林”的发展方向,依托自然条件,以生态片区、河湖湿地为基础,以沿路滨河生态廊道为筋脉,以历史文化为内涵,营造城园一体、城园共生的城市大园林景观,实现从“城市中园林”向“园林中城市”转变。
近年来,扬州市先后实施了“五路一环一河”、城市出入口、城市河道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完成了瘦西湖城市中央公园扩容以及廖家沟中央公园、润扬森林公园、明月湖公园、曲江公园等大型公园绿地建设,近期又分别启动了全市9大生态中心和公园体系建设,在每个县(市、区)规划建设1个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生态中心,同时推进郊野公园、市级公园、区级公园、社区公园、专业公园等各类城市公园建设,构建分布均衡、层次分明的生态网络体系。
扬州还提出未来5年城市公园体系建设的三大目标:到2020年前,全市建成9个生态中心,保证500米范围内居民可以到达5000平方米左右的社区公园或滨河带状公园;2公里半径内居民可以到达一个不小于10公顷的区级公园;每个城市片区有一个面积不小于20公顷的市级公园。
每年5%土地出让金用于植树造林和园林绿化
环境容量就是未来,生态积累就是财富。为了保障城市生态建设投入,扬州市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5%用于植树造林和园林绿化,保证生态投入增幅高于GDP和财政收入增幅。
据悉,扬州市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不断加大建设投入,形成以古运河为城市景观视觉走廊,以城市主次干道、河道绿化为基本骨架,以景区、公园、广场、游园为多元结合的城市绿化新格局。2007年以来,累计新增城市绿地约2500万平方米,并将以每年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的面积持续增加。2014年底,全市绿化覆盖总面积为5914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3.61%,绿地率为41.27%,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01平方米。
结合市政道路新建改造,扬州市还在市区建成和完善提升了文昌路、扬子江路、汶河路、盐阜路等数十条主次干道和城市主要出入口绿化带,在城郊建成环城高速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宁启铁路等沿线防护林带,形成了“先见绿色后见城”的景观效果。
市民出行300—500米就有公园绿地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必须与市民百姓需求紧密结合。扬州市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过程中,以提高人的舒适感和便捷度为目标,统筹考虑生态园林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定点和规划建设,更好地体现为公众服务的功能。
为充分满足居民休闲活动的需求,提升城市绿地生活氛围,扬州市强化推进城市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建设,按照市民出行300—500米看见公园绿地的标准,通过采取见缝插绿、拆违增绿、拆墙现绿等措施,均匀布设街头小游园、小广场200余处,同时注重提高各类绿地的可进入性,变“可远观”为“可亲可参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园绿地群。
扬州市还大力推进城市“绿肺”建设,把最好的地块拿出来建设市民绿色活动区域,配套娱乐、健身、休闲等设施,尽可能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提高市民的认可度和获得感。
近年来,扬州市先后在城市的中心区域、人口聚集区和景区周边等“黄金地块”规划建设了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蜀冈西峰生态公园、润扬森林公园、明月湖中央水景公园、曲江公园、体育公园等CAD(中央活动中心)、CEAD(中央生态活动中心)项目,方便居民就近动起来、乐起来。如今,老百姓常用“公园就在家门口,要想游玩几步走”对扬州市公园绿地建设“点赞”。
- 标签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