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进入2016年,太原市再次迎来新一轮道路改造热潮,其中,五一路拓宽改造备受关注。从1955年建成至今,五一路几乎保持原样。
进入2016年,太原市再次迎来新一轮道路改造热潮,其中,五一路拓宽改造备受关注。从1955年建成至今,五一路几乎保持原样。
道路狭窄、沿线分布着密集的商业、医疗、教育场所,让道路拥堵不堪。道路两旁住宅多为上世纪50年代建筑,年久失修,各种配套设施陈旧、管道老化,影响着居民们的生活质量。
综合考虑拆迁、文物、树木、道路现状等因素,五一路拓宽改造工程(迎泽大街至涧河路)方案不断优化,最终形成如今的五一路改造方案。
未来,五一路将从现在的3.48公里向北延伸至4.8公里,道路改造后,五一路将下穿北中环,连接拓宽后的享堂路,北延至涧河路,之后道路与卧虎山路相接,未来可直达太原动物园。以北大街为分隔线,以北,道路实施红线为50米,以南,道路实施红线为40米,分别设计为双向六车道和双向八车道,在桥头街、新民中街至坝陵南街段、北大街、北沙河等节点设计下穿工程。
经过拓宽改造后的五一路,将告别过去的狭窄、拥堵,变身为宽阔、笔直的城市大道。
50年代至今道路基本是老样子
“老路换新颜五一路改造追赶时代步伐”“主动搬迁荣誉实惠展望未来生活更美”……2016年伊始,太原市五一路人行便道内,醒目的条幅告诉路人,五一路即将启动拓宽改造工程。
提及道路改造,五一路周边居民大多有不舍的情怀。“我们从1958年结婚起就在这里居住了,现在搬迁多少有点舍不得。”五一路精营东边街居民王先生说,五一路是条有历史的街道,希望改造后的五一路能提升它故有的历史价值。
在百度中输入“五一路”,你会发现许多城市都有一条名为“五一路”的路,而且每个城市的这条路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当然,太原市的五一路也不例外。
记者在太原市档案馆查阅太原市志,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出版的《太原指南》中记载了太原市早期的街巷,其中记载,首义门街(五一路原名称)北至松花红坡、上官巷、皇华馆,东通新寺巷、侯家巷,西通纯阳宫街、纯阳宫后街,南至首义门。
首义门街是太原老城区最早的南北通衢大道,官员们通过首义门,顺着首义门街通往晋王府、巡抚、衙门等地。在随后的道路改造中,太原市将原首义门街、松花坡、红市街、新开路、经营中街、坝陵路、小北门街等分数次打通。民国三十一年(1942)将红市街至新民中街打通,起名“新开路”。1952年从新民街“丁”字口向北到坝陵北街打通;之后由坝陵北街“丁”字口向北至小北关打通,与北一街(胜利街)接通。1955年,改名为五一路。
五一路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在当时,沿线聚集着山西大学堂、并州学院、川至医科、纺织厂、面粉厂、造纸厂等文化、教育、工业场所。
在查阅相关资料后,记者发现从1955年命名至今,60多年里五一路没有进行拓宽改造,道路基本保持原状。而作为太原市中心南北向主干道,每遇上、下班高峰堵塞现场严重,已经制约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道路狭窄管道老化高峰期通行能力已达到饱和
目前,五一路道路两侧多为商业用地,沿线分布着五一大楼、铜锣湾、美特好超市等大型购物广场,此外,人口密集区域,道路两侧开设着大大小小的商铺。在上下班高峰期,桥头街、五一路小学、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北沙河桥等路段成为五一路交通“瓶颈”。
据悉,双向四车道的五一路,在实际测量中,部分路段只有16米宽。在2009年关于五一路车流量的调查报告中,高峰时段每小时的车流量为4500辆,通行能力已经达到饱和。
与拥堵的路网类似,五一路周边很多建筑都是在上世纪50年中期建设,其中包括平房和部分小高层。“虽然我们住的是楼房,可建设年代久远,大概是在1958年左右建的,楼内没有天然气通道,也没有纳入集中供热范围。”上马街居民李先生说,此外,管道也老化,经常出现堵塞、漏水现象。
在五一路精营中横街至精营东二道巷路东,有一排灰色的建筑。记者走进小院,房屋原结构大都被破坏,有的变成旅店,有的变成饭店。根据规划,这里也将被拆除,五一路拓宽改造结束后,这片区域将根据整体规划进行修复。
五一路沿线新民北街段,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与山西省儿童医院紧邻,随之产生的餐饮业分布也较为集中。在位于八一大厦附近的一家饭店前,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这里的下水道经常被堵,污水外溢影响路人行走。“五一路现状排水管涵修建年代久远,主要为雨污合流管,而且管线布置不规则,流量偏小。”相关负责人介绍。
设计方案6年前着手准备“拆东保西”,最大程度保护历史建筑
自2010年1月受命起草五一路改造方案,设计人员开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方案设计需要最大程度保护历史建筑,实现道路规划宽度,同时保证道路行驶流畅。”相关人士介绍。
据悉,按照最初的设计方案,五一路规划道路宽度为50米,而根据道路现状,拆迁面积将达5、6万平方米。方案中,精营中横街至新民中街之间的路段较难实现规划路宽,如不拆迁,路面最宽只能实现35米。
综合考虑拆迁面积等实际情况,设计方案进行变动,以北大街为分隔线,以北,道路实施红线为50米,以南,道路实施红线为40米,分别设计为双向六车道和双向八车道。
此次五一路拓宽改造,从五一广场至北大街段,拆迁整体呈现出“拆东保西”特点。在这片区域,路西分布着五一大楼、邮局、华义美发厅等历史建筑,而现状路西侧的高层居多。“2015年之前,我们的设计都是基于拆迁、树木保护、不对称断面利用等方面。”相关人士介绍,此后一年的时间,设计则侧重于道路节点。设计之初,将在府东街、北大街至胜利街架设高架桥。
据介绍,2015年11月份左右,五一路拓宽改造方案设计进入最后确定的关键期,这个经过设计人员反复论证的完美设计方案,在经专家讨论后,考虑到道路宽度、桥梁对历史建筑、景观的破坏,方案被否定。按照上午的讨论结果,设计人员连夜加班到凌晨两点,第二天一早,下穿补充方案在经专家评审后初步通过。
十多个方案版本不断优化、完善最终方案
在设计补充方案时,五一路节点改造也做出较大变化。
根据远期规划,太原市北大街、建设路、南内环街、和平路将形成太原市的一环(内环),四条道路规划为内环快速路。
以五一路北大街口为例,设计人员曾规划出五一路上跨北大街、北大街下穿五一路、五一路下穿北大街等方案,鉴于上跨方案对国民师范旧址、拱极门景观影响,方案最终确定为五一路下穿北大街。
此外,在道路规划中包括桥头街下穿五一路、五一路下穿新民中街、坝陵南街地下通道、北沙河两侧抢险路下穿五一路等。
从方案初稿到方案确定,设计部门出过10多个版本的方案。“一条全长3.46公里的道路,一年之内我们来回走了不下10多次。每个建筑的位置、核实地形图、现状变动等每个细节,设计人员都需要了如指掌。”相关人士介绍,尤其在方案定稿前,每去一次都会对方案进行变动。
据悉,此次道路改造还将敷设7种管线,其中包括雨水、污水、给水、燃气、电力、电信、供热等。
根据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中将形成几条景观轴线,其中,五一路、并州路、坞城路、大运路即为其中一条景观主轴线。
改造后的五一路将大大提高太原市迎泽区、杏花岭区两大城区的建设环境,完善的市政配套设施,将会提高该区域的交通服务能力、效率,特别是对改善交通拥堵有着重大意义。在历史方面,通过保留历史元素,体现五一路特有的街区文化。
五一路设计亮点抢先看
五一路(迎泽大街—涧河路)道路拓宽工程,南起迎泽大街,北至涧河路,全长约4.8公里。其中,迎泽大街至北大街段道路实施红线宽度40米,为双向六车道;北大街至涧河路段道路实施红线宽度50米,双向八车道。
此次五一路改造,节点部分均采用下穿方式相交。
节点1
桥头街(上马街)下穿五一路,这里采用分离式立交,上马街近期下穿五一路,远期与桥头街、钟楼街地下空间设计相结合形成(五一路至解放路)段长隧道。未来,这片区域将打造成步行街,机动车全部在隧道行驶。
节点2
新民中街至南陵南街(小东门街)段为连续下穿,五一路主线连续下穿新民中街、南陵南街(小东门街),辅道与新民中街、南陵南街(小东门街)平交,主线保持交通连续。地道总长约480米。今后,去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省儿童医院的机动车分流路平面,直行车辆进入下穿隧道。
节点3
五一路下穿北大街,为单节点下穿,辅道与北大街平交,平面通过交通信号灯实现交通组织。
节点4
北沙河下穿五一路。目前五一路北沙河桥是一座10米3孔桥梁,修建于50年代,桥宽15米,此处将参照南沙河快速化改造。
- 标签
- 勘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