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深圳的建筑垃圾如何管理,立法前先听听你的意见。日前,深圳市法制办在官网发布通告,拟于2018年8月23日(星期四)下午15:00—16:30,通过“深圳法制”微信公众号平台举行《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网上听证会。
深圳的建筑垃圾如何管理,立法前先听听你的意见。日前,深圳市法制办在官网发布通告,拟于2018年8月23日(星期四)下午15:00—16:30,通过“深圳法制”微信公众号平台举行《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网上听证会。
记者了解到,此次听证会主要针对《办法》中公众较为关心的问题进行听证。听证的主要议题包括:
(一)建立建筑废弃物建立电子联单管理制度是否必要?如何实现全流程封闭管理?
(二)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的认证单位由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是否合适?是否应强制推广使用综合利用产品?
通告明确了听证代表名额和报名方式。本次微信听证会的代表不超过60人,其中,企业或者组织代表不超过25名(每个企业限1名人员参加,需上传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和授权委托书);市民代表不超过35名。
有意向参加听证会的相关企业和个人,请关注“深圳法制”微信公众号,并于2018年8月8日9:00—8月21日24:00期间进入“深圳法制”微信公众号,通过公众号底部菜单“互动交流”--“立法微信听证”报名参与听证。
2016年2月22日,深圳新闻网记者对新屋围余泥渣土受纳场进行了航拍(资料图片)
解读:为什么要对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做修改?
2013年,深圳市政府颁布实施了《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管理办法》(市政府第260号令,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发生后,暴露出建筑废弃物管理方面的许多短板和问题,如行政管理部门违法违规审批,监管职责履行不到位;受纳场建设单位违法违规建设,非法转包;受纳场运营单位违规运营,严重超量超高堆填加载,作业管理混乱,事故隐患长期存在未妥善处理引发事故等。
“12.20”事故发生后,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针对事故暴露出的问题,调整了建设废弃物管理的方式,并对机构职能分工做出了调整,将原由深圳市城管局承担的市属建筑废弃物固定受纳场的建设、管理职责调整至市住建局。因此,需要结合“12.20”事故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机构职能调整修改《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建筑废弃物的管理。
记者了解到,深圳市仍处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各类建筑工程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目前,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固定受纳场填埋、外运处理、综合利用和临时受纳场所填埋等。
受土地资源紧约束的制约,固定受纳场建设难的问题难以短期内解决;外运处理容易受到周边城市政策的影响,难以持续;综合利用企业规模小,受纳废弃物量有限,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安全生产问题严峻;临时受纳场所受纳量非常有限。
为了避免“垃圾围城”,有必要修改《管理办法》,加强建筑废弃物的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扶持综合利用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6年2月22日,深圳新闻网记者对新屋围余泥渣土受纳场进行了航拍(本网资料图片)
听证会的两个议题中,有关电子联单管理制度是否有必要是其中的重点。值得说明的是,目前深圳市建设工程分别由建设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和水务部门进行监管,分别负责各自监管的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发放和安全质量监督。因此,建设部门对于水务工程和交通工程的施工情况难以进行监管,同时考虑到建设工程是建筑废弃物产生的主要源头,建筑废弃物管理理应纳入建设工程监管的范畴。
据此,此次听证的《办法》规定,由建设、交通运输和水务部门分别负责所监管建设工程的建筑废弃物排放核准审批和相应的联单管理。
此外,《办法》还要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应当随车携带车辆标识,建立了经营建筑废弃物水运中转港口设施备案监管制度;调整了建筑废弃物的管理思路,由注重事前审批转变为全流程监管;要求综合利用企业取得受纳核准后方可运营,以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完善监管机制;明确建筑废弃物受纳核准的具体条件。
为进一步促进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办法》一方面强制要求政府投资工程应当在指定部位使用综合利用产品;另一方面通过财政补贴、用地安排、租金减免、税费和信贷优惠、政府采购等鼓励措施对综合利用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推动综合利用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办法》还规定建设部门应当会同规土、交通运输、水务等部门和各区政府建立建筑废弃物综合信息平台,建筑废弃物受纳场(含综合利用厂等)的建设或者运营单位应当通过该信息平台报送建筑废弃物处置信息等,并与市政府审批平台对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即时共享。
2016年2月22日,深圳新闻网记者对新屋围余泥渣土受纳场进行了航拍(资料图片)
- 标签
- 再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