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1月5日召开的进博会开幕式演讲中,明确指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认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空间布局路径渐清晰,我国区域发展已从过去的单个区域发展,转向推进多区域跨区域协调发展,通过深化区域合作,通过促进要素有序流通,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国土产业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此前表示,与发达国家城市对比,我国城市边界交流成本较高,跨区域发展打破壁垒是必然的发展路径。“空间集聚、制度突破将有力减少成本。”张国华表示,在产业空间集聚带来的共享、匹配和学习三个效应下,人均基础设施能耗成本将降低15%,人均生产效率将提高15%到20%。
目前处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等在现代经济体系和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已相对成熟,有利于理顺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各大区域战略的互补互动、互联互通。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在东部转移的背景下,中西部之间竞争激烈,虽然西部获得了一定发展,但中部转型依然缓慢。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加快基础较好的东部地区发展,通过深化区域合作带动中西部联动发展,这是长江经济带所要实现的战略意图。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能够提升区域和国家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倪鹏飞说。从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来看,中心城市上海在经济实力、科创实力、国际竞争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带动城市及区域共同体发展作用显著。同时,有利于理顺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各大区域战略互补互动、互联互通,带动我国实现陆海全域发展。
王福强说,跨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未来区域发展主要着力点,旨在打破行政区划藩篱,提高产业集聚与关联度,促进城市间功能互补,降低生产生活成本,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未来将支持多平台先行先试,支持行政区划管理模式创新,探索利益补偿机制等多种试点。
- 标签
- 勘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