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近段时间,西安唐玄宗旧日府邸兴庆宫是否拆墙引发争论,城市是否应该打开古迹围墙,还绿于民?近日,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国内已有相当数量的历史文化遗址类公园,其中大部分已无围墙。
近段时间,西安唐玄宗旧日府邸兴庆宫是否拆墙引发争论,城市是否应该打开古迹围墙,还绿于民?近日,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国内已有相当数量的历史文化遗址类公园,其中大部分已无围墙。拆墙透绿,开放公园,把城市“种”在自然里,正成为一种趋势。但对于历史文化遗址类公园,不能一刀切或一概而论,应因园而异。近日,湖北省社会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所长冯桂林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现实情况 多数历史文化遗址类公园已无围墙
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历史文化遗址类公园在国内并不少见,如杭州西湖、唐城墙遗址公园、唐大雁塔、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等。这些历史文化遗址类公园,多数已无围墙,同时也让城市面临管理重责。
这些历史文化遗址类公园有的完全没有围墙,有的是“另类围墙”:以新建的其他建筑结构围挡、或以网状形式的绿色栅栏围挡、或将砖墙改造成低矮的玻璃墙……
当然,并不一定是有了围墙就可以做好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相反,如果真正足够重视,加强管理,即使打开古迹围墙,也能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址。
例如,在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遗址文物只是被象征性围起,并注明文物历史,古迹与园景自然地融为一体;在曲江池遗址公园,重要的明代文物被全透明玻璃罩保护着,园区除了古色古香的路灯照明之外,沿途装有安全监控摄像头,游客在安全地享受“绿水青山”的同时,接受着文化历史的熏陶;在唐城墙遗址公园,开放的绿地小道、五彩缤纷的夜景灯光、24小时不间断的保安巡逻为市民提供了散步、夜跑、赏景的绝佳“打卡”之地。
此外,历史文化遗址类公园拆墙还意味着提升改造、绿地扩增。围墙和商户的拆除,复绿并且与街道融为一体,公园的绿色在街上就能感受到。
作为国家5A级景区的杭州西湖,是中国唯一的湖泊类世界文化遗产。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2002年初,杭州正式启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经过5年,彻底打破了景区围墙,拆除了西湖周边违章建筑,修复重建了一系列人文景点,完整地将西湖的每一寸绿地和水面交给了市民和游客。西湖重现了“一湖映双塔,湖中镇三岛,三堤凌碧波”的美景。
专家说法 古迹的围墙拆不拆不能一刀切
“考虑到社会现实问题,并不是所有历史文化遗址类公园都适合拆掉围墙。”近日,湖北省社会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所长冯桂林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鼓励后期人为建起来的湿地公园、绿地公园或是史料价值不太高、能够把控好保护工作的历史文化遗址类公园拆围墙开大门。这样更加方便市民入园,使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让市民和游客可以在城市里守望大自然。”冯桂林说。
他表示,历史文化遗址类公园的数量和开放程度,成为了衡量一座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准。拆墙透绿,城市就可以拥有更多高品质的绿地,形成“城中有园、园中有城”。
“但对于有着珍贵文物、馆藏文化,以及重要史料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址类公园,草率拆掉围墙,可能增加安保成本,也会对文物古迹保护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影响。可以考虑‘因园制宜’,不完全拆除或建‘另类围墙’。”冯桂林说,因为这类公园对文物古迹保护有特殊要求,珍贵古迹一旦破坏将不可复制,是极大的损失。
冯桂林认为,墙是人建起来的,公园有围墙,一方面是便于收门票,另一方面是便于管理。拆墙透绿是对市民素质和公园管理水平的考量和挑战。“对于结构复杂,有着珍贵馆藏文物的历史文化遗址类公园,还需谨慎对待,进行科学论证后再决定是否拆墙”。
- 标签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