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装配式建筑行业各地最新发展动态!赶紧来看看
江苏省
@新华日报:江苏最大装配式保障房荣获“广厦奖”
12月25日,南京房地产界传来喜讯:由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捧回“广厦奖”,这是该公司第二个项目荣获此奖项,也是此次参评的江苏省内最大的装配式建筑。丁家庄二期在这个业界极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奖项中脱颖而出,安居集团的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再一次被肯定。该项目住宅13923套,真正是让千家万户安居乐业。
一个体量巨大的保障房项目,以什么样的设计和品质和那些商品房竞争并胜出?
百万方最大单体项目
再获“广厦奖”
安居集团曾多次获得“鲁班奖”“国家康居示范工程”“詹天佑奖”和“广厦奖”等殊荣,此次凭借丁家庄二期项目再度获得“广厦奖”,颇为不易。因为丁家庄二期项目,是一个占地近百万平方米的保障房项目,也是此次获奖名单中最大的单体项目。
“广厦奖”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奖项,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具体实施,通过市、省、国家三级选拔评选,最终得奖的都是在业界具有影响力的高品质项目。“广厦奖”的评选目的是:提高我国人居综合水平,满足群众对住房质量更高追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据了解,丁家庄二期保障房涵盖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等多种住房供应体系,满足大量青年就业人群、中低收入人群、拆迁住户人群安居梦。
目标一致,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通过了“广厦奖”评选的层层审核。“广厦奖”有完整的评价标准体系,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俊平介绍,“以我们这次的保障房项目为例,主要从项目的使用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应用和物业管理等七个指标体系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
而“广厦奖”的评定,是为了引导和推动房产企业用“广厦奖”标准建设和管理好每一个项目,从策划、规划、设计、施工、竣工、交付使用与物业管理等各方面提高房地产项目质量,建长寿命、好性能、绿色低碳的“好房子”,共同为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第二次获得“广厦奖”,也正说明了这一点。作为承建南京四大保障房的公司,安居集团承担着非常大的社会责任。在2014年岱山5地块获得“广厦奖”之后,面对更为庞大的丁家庄项目,安居集团再接再厉,坚持将广厦奖“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文化理念贯彻到建设中。据悉,此次江苏省有三家单位五个项目参选,丁家庄二期保障房是南京唯一的一个。
“搭积木”式建房
打造准绿色三星标准
既然“广厦奖”是面对全国所有地产项目进行的评比,那么丁家庄二期是如何在与众多的小区竞争中胜出的呢?
“绿色环保,是我们保障房建设中更为侧重的一点,丁家庄二期项目组团达到了二星甚至三星级国家绿色建筑标准。”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郁露坦言,户型小是保障房小区的短板,但在整体建设中,保障房会更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有些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反而是保障房小区率先使用。”
据介绍,丁家庄二期是南京海绵城市仅有的两个试点项目之一,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帮助小区水资源的利用,同时兼顾整个市政道路的排水。比如在小区绿化中建设雨水花园,中间凹下去一块,下暴雨的时候能够把雨水储存起来,不造成小区路面积水,也可以用于小区绿化的灌溉。同时,丁家庄二期27、28号地块,每一户都采用了入户太阳能技术。“按照规范只需要最高六层安装,很多商品房小区为了达标就只装了六层。我们每一层都装了,虽然短期投入增加,但长期受益,居民少交了电费,也为整个社会节约了能耗。”郁露说。
不仅如此,在丁家庄二期的建设中,还采用了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是省内最大的工业装配基地。梁、柱、楼板、阳台、楼梯等构件在工厂里预先制造好,运到工地后直接吊装、灌浆,就像堆积木一样一层层地叠上去。这样就无需将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运到施工现场进行浇筑,建筑主体部分的水泥、黄沙现场搅拌使用率,较传统做法少约80%,大大减少了扬尘、扬灰。
另外,“广厦奖”只针对已经交付的楼盘,因此小区居民对住房的满意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考虑到居民的舒适度,很重视丁家庄项目的配套”,郁露介绍,丁家庄二期公建配套建筑面积共9.8万㎡,配建项目共17座,包含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个、居家养老中心1个、集贸市场1个、派出所1个,幼儿园4个、小学2个、中学1个、卫生服务中心1个等,“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也把总院选址在这,以后不仅辐射宁镇扬,而且也会为周边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精品工程
打造南京保障房建设模式
一提到保障房,很多人便把它同“廉价”“低质”联系到一起。但作为南京保障房工程的主要建设者,安居集团坚持“安居百姓 百年工程”的房地产开发理念,在产品中融入“绿色建筑 心系民生 品质精工”的开发要求,将更多具有恒久价值的建筑艺术引入百姓生活之中。
王俊平说,保障房项目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在大规模建设保障房之初,安居集团便从质量标准、队伍选择、材料应用等方面明确要求,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材料品牌、统一监管措施、统一评比考核,并在设计、招标、材料采购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用实际行动把建设精品工程的要求贯彻到每一个执行细节,一举打破了人们心目中“保障房是低质房屋代名词”的传统观念。
绿色建筑的理念也彰显在四大片区保障房的每一个细节。郁露认为,作为政府财政投资的民生项目,更需首先倡导“四节一环保”的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理念。在四大片区保障房的建设中,安居集团从设计、施工、材料方面都强化节地与室外环境打造,严格执行节能标准、采取节能保温措施;强化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合理设置绿化、植草砖等室外透水地面,并使用雨水回用系统、对水资源进行充分循环利用;强化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强化智能化运营管理等等。
除了对项目建设本身的质量把控和对住宅工业化的探索,安居集团也统筹配套规划、同步建设交付。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南京四大片区保障房,每个片区均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指引并结合各社会管理部门意见,在建设之初就针对性规划了齐全的配套项目服务与居住片区。各类配套项目随着项目的全部交付,根据入住居民数量陆续开放启用,满足了居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
鲁班奖、詹天佑奖、广厦奖……安居集团的保障房住宅项目获得了多项国内建筑大奖。有金杯又有口碑,安居集团成功打造了南京保障房建设模式:政府放心,百姓满意。
@常州日报:绿建管理“武进模式”全省首创
塑造高质量的管理明星城市,需要各级各部门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开辟新路径,争做行业的领跑者和排头兵。近日,武进大力探索“一核引领、全区联动”绿建发展新格局,管理模式实现了全省首创、全国领先。
武进绿建区党工委书记徐宁表示,武进突破传统的开发区发展模式,去年4月明确“全区发展绿建产业,全域推广绿建技术”新目标,赋予绿建区绿色建筑、建筑产业现代化、海绵城市3项行政管理职能,以及全区绿色建筑产业企业的行业管理职能、核心区打造科技型园区的职能。园区的发展能级一举放大,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向管理创新要活力,加快从“浅绿”走向“深绿”。武进率先探索行政、产业、技术“三合一”工作机制,叠加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技术服务三类要素,形成政府、企业、市场三方合力。武进绿建区充分发挥技术和平台优势,为行业推广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全武进的推广运用,也为核心区的科研集聚提供了市场空间。同时,武进在全省率先实行“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三合一联合审查模式,技术融合互补,监管全面覆盖,推动绿色星级建筑从“设计标识”到“运营标识”提升,有效提高了预制装配率,倒逼建设单位分类落实海绵城市标准。为实现闭合管理,武进还率先出台意见和办法,在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加强监管,推动了绿色建筑、建筑产业现代化、海绵城市的推广落到实处。
2018年以来,武进区新增绿色建筑超25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超180万平方米,增幅分别为66%和52%。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和项目数量列全省第一。海绵城市建设也全面落地推进,跨入全省第一方阵。绿建核心区瞄准“建筑科技集成创新港”,已集聚各类科研服务机构400余家,成为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省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预计全年入库税收同比增长50%以上,中科院产业园等亩均税收超40万元。武进高新区、横林、湟里、洛阳、遥观、嘉泽等地,节能环保、装饰材料、新型建材、智能家居、绿色机电、园林绿化工程六大特色产业集群风生水起,383家规模以上企业被列入武进绿建产业信息库,全年总产值预计700亿元。
为企业解难题、为技术找市场、为群众优体验,管理创新的成效实实在在。武进绿建区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技术、人才、资金、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支持晨光涂料成功研发智能变色调光膜,碳元科技研发的标准化辐射板在装配式建筑中推广运用。全方位推广绿色社区、绿色办公、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基础设施,在国宾府等新建项目中,绿建区从规划立项起就参与,有效提升了节能和绿色水平,群众对绿色人居的获得感、认同感大大增强。
重庆市
@荣昌新闻网:重庆荣昌高新区首家装配式建筑企业正式投产
12月21日,荣昌高新区首家装配式建筑工业化企业重庆华恒远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一期生产线正式投产运行。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预计实现年产能12万立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构件,年产值4亿元以上,为200人提供就业岗位。
重庆华恒远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荣昌高新区环保产业园内,占地150亩,是一家集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技术研发、设计、制造、安装于一体的PC智能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外墙板、内墙板、阳台、预制梁等装配式建筑建筑模块。重庆华恒远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厂长石克钧介绍,装配式建筑是近年来新兴的建筑技术,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让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
“传统建筑的误差一般是以厘米为单位,而我们能够达到毫米级的误差。”石克钧介绍。装配式建筑可以节水80%、节时70%、节能60%、节材20%、节地20%。此外,传统建筑行业的一个项目用工人数大概为500到1000人左右,而推行装配式建筑,36人施工团队,即可同时操作两栋楼,大大缩短建设周期。
河北省
@冀州宣传:冀州区河北科逸住宅产业园举行开工活动
12月25日,冀州区河北科逸住宅产业园举行开工活动。区长贾宏迅参加活动并讲话。区领导刘广尧、薄志广、孙振甫、李书申,苏州科逸公司总裁陈忠义,苏州科逸公司副总裁、河北科逸董事长刘素华,河北科逸总经理李海洋,各乡镇党委书记、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共计100余人参加活动。
贾宏迅代表区四套班子向河北科逸装配式建筑内装部品产业园开工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今年以来,冀州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精心精准开展招商活动,凝心聚力推进项目建设,先后引入了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高新技术项目。特别是今天开工建设的河北科逸装配式建筑内装部品产业园,投资企业苏州科逸公司是国内装配式建筑内装工业化领域的龙头企业,位居世界第三。此次投资20亿元,在冀州建设集生产、销售、展览、物流于一体的装配式建筑内装工业化北方生产基地,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顺应了当前装配式建筑内装工业化发展趋势,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化项目之一。同时,也将有利于我区加快推动复合材料产业迈向中高端,有利于优化全区工业产品结构,有利于冀州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贾宏迅强调,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发展,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强化项目意识,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紧紧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努力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环境。特别是要以河北科逸装配式建筑内装部品产业园建设为试点,开通服务绿色通道,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竭尽全力为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努力让企业感受到我区亲商、爱商、扶商、护商的真情实意。同时,希望科逸公司以今天的开工活动为新的起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努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活动中,贾宏迅、刘广尧、薄志广、孙振甫、李书申与陈忠义、刘素华、李海洋共同为项目奠基。据悉,河北科逸装配式建筑内装部品产业园项目总用地300亩,总投资人民币20亿元,新建1#-7#车间、办公楼、宿舍等建构筑物。一期投资10000万元,建成SMC模压机生产线8套,智能加工线5条,计划2019年6月份试生产。项目整体建成后达到年生产能力装配式整体卫浴15万套、装配式整体厨房5万套、其它装配式内装部品5万套。
湖南省
@湖南日报:金海现代建筑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工
12月24日,吉首市重点产业建设项目——金海现代建筑智能制造产业园在吉首经济开发区正式开工。该市向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金海现代建筑智能制造产业园是由湖南金海集团投资8亿元建设,面向大西南地区发展的重要生产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达到年产180万平方米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和3万吨装配式钢结构桥梁部件的生产能力,年实现工业与建安产值25亿元、利税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00个,市场辐射半径可达周边4省市的广大地区。
湖南金海集团是首批由国家住建部认定的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企业,设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俭为核心的企业院士工作站和湖南省钢结构技术中心。2018年8月,吉首市获评“湖南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浙江省
@湖州晚报:注入“绿色因子” 湖州审批通过绿色建筑项目352项
功能不同的建筑单体用连廊相通,在校区南侧“组装”成教学综合区,北面则是开阔的运动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12月25日下午,记者驾车来到位于湖城大升路东面的湖东小学,一所充满设计感和趣味性的现代化学校映入眼帘。
作为二星绿色建筑试点项目,湖东小学将“绿色因子”融入工程建设中。“就拿盖房子的砖来说,我们用的是绿色环保节能砖,由河道里清理出来的淤泥烧制,比一般的砖块要轻些,不仅有很好的隔音效果,还能够保温,让教室冬暖夏凉。”该校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从市建设部门了解到,包括湖东小学在内,如今绿色建筑在湖州市商品住宅、城市公共建筑、保障房等项目中广泛运用。今年以来,全市审查通过绿色建筑项目352项,总面积约2202万平方米,其中一星级绿色建筑286项,二星级绿色建筑66项。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主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进行施工建造,又被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明确规定,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评估报告书中增加绿色建筑标准预评估内容。我们从方案抓起,要求上述项目施工图设计必须包括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并对节能审查等环节严格把关。”市建设局科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政府投资项目率先按照高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湖州市还注重向社会大众推广绿色建筑,不断提高全市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及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今年全市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达到100%,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比达20%。“我们将绿色建筑理念积极运用到我市重点地块的城市方案设计中,在重要地块开发、新建道路、新城区开发等项目上进行试点,加大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综合采取节能、节水等改造措施,不断降低建筑采暖、热水供应、照明等方面的能源消耗。”该负责人说。
为给项目建设“刷”上环保底色,湖州市先后发布《湖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低碳城市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等,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绿色建筑等各领域。同时,湖州市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建材行业绿色制造模式创新,实现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同步推进。
在金融政策扶持方面,湖州市通过可再生能源建筑的资金补助、容积率奖励、税费及个人贷款优惠等举措,提高建设绿色建筑和购买绿色建筑的积极性。目前,湖州市正全面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探索绿色金融支持建筑绿色发展试点工作,全方位构建绿色金融支持建筑绿色发展的支撑体系。
广东省
@东莞阳光网:东莞初步具备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基础
未来,装配式住宅的墙体有保温隔热的性能,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12月26日上午,市住建局、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了《BIM与装配式建筑技术专题报告会》暨现场观摩活动。记者从活动获悉,东莞已初步具备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基础,相关技术在东莞诸多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据了解,2017年,东莞市政府印发了《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末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50%以上。
记者近日获悉,目前东莞装配式建筑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建设行业相关单位和从业人员对装配式建筑认知和认可程度较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是东莞市建设行业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市建筑科学研究所科研部负责人周书东介绍,虽然东莞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力量还相对薄弱,但已初步具备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基础。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在东莞诸多项目中得到了应用,例如万科“两提两减”及碧桂园SSGF等具有东莞特色的新型建造体系已逐步成熟。
根据实施意见开展的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及东莞市其他自主采用装配式建造的项目,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用装配式建造技术,自主确定装配化程度,符合国标要求的,可进行装配式建筑评价。今后,装配式建筑的墙体(含外围护墙、内隔墙)非砌筑,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那就是说,墙体材料不再只是砖、砌块等,预制墙体已集成保温层,或墙体材料自身满足保温隔热性能。
企业新闻
@中国新闻网:广西建工五建打造装配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五建金属结构分公司由专业钢结构企业起步,夯实基础磨砺三十年,承建了一批“急、重、险、难”钢结构工程项目,主导并占领区内外主要钢结构市场份额,同时经过十年技改和装配式建筑市场布局,如今成功转型聚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
作为广西建工五建旗下专业钢结构企业,从2015年开始,五建金属结构分公司就开始谋划布局装配式钢结构试点项目。柳州市莲花城保障性住房是广西首个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试点项目,该项目采用钢框架结构体系,楼层板采用装配式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预制飘窗和卫生间。项目一经承接,围绕装配式技术瓶颈,金属结构分公司选派技术人员到装配式发展先进的地市学习培训,并购进一批装配式生产线,集中优势资源,摸索装配式构件制作流程、材质、工艺、深化设计等,为转型发展拓实根基。
2018年9月份,五建金属结构分公司首次承建广西首批装配式试点工程大都熙园项目,作为广西首批PC建筑地块,公司采用装配式PC建筑工艺和BIM技术,将充分展现公司在装配式建筑领域一流的商务、研发、生产、质量管控能力,必将推动和引领广西装配式建筑向纵深发展。
经过多年的工程设计实践积累,五建金属结构分公司已具备装配式高层住宅、预制装配式建筑等建筑工业化集成技术设计及应用能力,形成了一体化设计流程,编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T45-030-2016《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本规程填补了广西相关装配式建筑验收的空白,为广西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前提保证。
目前,广西把南宁、柳州、贺州、玉林列为自治区级装配式建筑试点城市,其中柳州市发力本土钢结构转型升级,重点发展装配式钢结构。作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抓住当前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契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广绿色低碳的工业化建造模式。
装配式建筑是国家推动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2017年出台的《广西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广西将以政府主导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突破口进行试点,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财经网:深圳市广胜达集团:装配式建筑的“造梦人”
“深圳速度”为中国的建筑行业塑造了“敢为人先”的品牌形象,开创了中国建筑行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先河,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的代名词,被人们津津乐道。时至今日,“深圳速度”依然是中国投资建设领域典范工程的称颂代名词。
从组建伊始到成为深圳的知名民营建筑公司,深圳市广胜达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广胜达集团”)诞生在改革开放前沿之地——深圳,走过了一条创业、立业、兴业的发展之路。近五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深圳市广胜达集团发展势头不减,成为深圳市建筑行业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一面旗帜。
1988年,杨松团队开始向建筑工程转型与国企合作承接工程项目,其中深圳华日汽车维修大厦项目和深圳市蔡屋围发展大厦项目均获得“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1995年,作为深圳市第一家民营建筑企业,深圳市广胜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深圳广胜达控股有限公司的前身)。
据了解,广胜达集团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壹级、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贰级、地基与基础和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等资质的民营建筑企业,并且是1999年深圳市率先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企业。
广胜达集团一直致力于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施工,为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美化环境不遗余力,不断加大投入改进各项施工措施、施工工艺,例如铝合金模板的应用、轻型预制墙板的应用、钢筋配送的应用、灌浆技术的应用、纳米保温砂浆的应用,以及可循环使用、可回收的各项临时施工设施的应用,以前瞻性的建筑施工产业化理念,切实从施工源头提升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3年以来,深圳特区建设潮涌,深圳市广胜达集团作为改革开放“深圳速度”的见证者,打造出深圳天安高尔夫海景花园(1999年全国建筑安全奖)、天安创新科技广场(2001年全国建筑安全奖、广东省建设工程金匠奖)、天安数码时代大厦(2002年深圳市优质工程、2004年深圳市用户满意工程奖)、万科松山湖一号花园(2011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2012年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奖、2012年广东省建设工程金匠奖)、恒裕滨城花园(2013年度广东省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2013年度广东省双优工地)、天安云谷产业园(2016年深圳市优质工程奖、2016年广东省建设工程金匠奖、2016年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期项目(深圳市工务署2015年度房建工程质量评比第一名、2016年度广东省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2016年深圳建筑业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万科云城(2015年度深圳万科土建工程质量金奖、2015年度深圳市优质结构工程奖、2015年度广东省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2016年度深圳市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彪炳深圳建筑的行业史册,呈现出中国城市现代化日新月异的变革,成为中国经济繁荣的标志。
自成立以来,深圳市广胜达集团始终秉承“以人为本、以质为命、诚信经营、客户满意、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广胜达集团承建各类工程数百项,工程履约率达100%,优良率达97%以上。深圳市广胜达集团曾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金奖”、“国家建筑安全奖”、“广东省建设工程金匠奖”、“广东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奖”、“广东省优质样板工程”等数百项荣誉。2003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为特区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22家民营企业,广胜达集团是其中唯一的建筑施工企业。
如今,深圳市广胜达集团经营版图覆盖珠三角地区。从最初的借鉴模仿到自我创新,深圳市广胜达集团参与和见证了整个行业和时代的变迁。
装配式建筑的“造梦人”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不断加大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战略引领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加大了绿色建筑与建筑业的发展力度,行业优势企业大量涌现。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路径日渐清晰,技术创新层出不穷,行业、企业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热情持续升温,示范项目遍地开花……毋庸置疑,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装配式建筑行业即将迎来井喷时刻。
在建筑产业现代化打理推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时期,深圳市广胜达集团作为装配式建筑的先行者和践行者,已经初步形成了研发、设计、总包施工、投资开发、建筑产业化、供应链、设备租赁与专业劳务为一体的现代建筑产业链。此外,深圳市广胜达集团将以房地产开发与工程施工为基础,全力构建建筑施工、建筑工业化及绿色建筑、地产三大产业,打造广胜达品牌。
深圳市广胜达以优秀的品牌和雄厚的企业实力,参与市场经济全方位竞争,致力于建立以客户价值作为企业核心价值,构建建筑产业化领域的全产业链,打造绿色建筑产业多元化集团。
为推动珠三角地区的绿色建筑发展,深圳市广胜达集团旗下的胜德科技公司堪称装配式建筑的“造梦人”。深圳市前海胜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胜德科技”)是深圳市广胜达集团为发展建筑工业化而组建的产业平台和科技创新平台,成立于2015年,是广胜达集团面向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向,整合集团优势资源后成立的专业化科技公司。胜德科技专注于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以集成房屋、被动式建筑、未来建筑和新型建筑材料为核心业务,是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安装、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商。
胜德科技自成立以来,矢志科技创新,开展合作联动,快速布局市场。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的广胜达建筑科技产业园,是深圳市广胜达集团和胜德科技的研发、试验和生产基地,占地17万平方米。
据胜德科技副总经理王泽龙介绍,胜德科技目前已经具备年产50万平方米铝模板及附属配件的生产能力,规划有流水化生产线5条,采用自动化数控切割和机加工设备。铝模板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6061-T6铝合金原料,加工精度达到0.5mm级误差。胜德科技铝膜体系在体系的完整性和结构成型效果上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现在,胜德科技把外墙整体PC结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铝合金模板体系、BIM产品等新技术大量应用于珠三角的规划建设。
匠心建造 因品质深受喜爱
王泽龙指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
据王泽龙介绍,胜德科技铝合金模板体系,通过近几年在多个项目应用实践,其优越性和施工效果,获得政府相关部门和业界同仁一致赞许,并与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万科、碧桂园、雅居乐、招商地产等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王泽龙透露,瑞士知名企业Evergreen公司总裁Macario Giuseepe Macario曾到广胜达建筑科技产业园参观,深深被代表着中国最高品质清水混凝土的观感质量所震撼。今后,广胜达集团和瑞士Evergreen公司将会进行深度合作,广胜达集团供应链出品的高质量铝合金产品将大量出口至欧美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9月,深圳广胜达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深圳万科云城一期项目,首次全面应用BIM技术进行前期深化设计、首次大面积推广外墙整体PC结构的应用、首次在大型地下室全面推广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该项目被选为“2015年全省工程质量现场观摩活动”深圳区域的唯一观摩示范工地,并获得深圳万科土建工程质量金奖、深圳市优质结构工程奖、广东省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示范工地、广东省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和深圳市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该项目创新采用 BIM 技术,应用“装配式建造+EPC”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深圳市广胜达集团的数字化平台,大大缩短施工时间,创造了“广胜达奇迹”,成为深圳市广胜达集团创新业务的典型案例,也为深圳市广胜达集团绿色发展拓展了“新蓝海”。
匠心建造,必须要有创新技术的支撑。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大幅提升了广胜达建造技术的科技含量和绿色施工水平,也让广胜达打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品质的工程标杆项目。公司被邀请参加编写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研发技术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部委“科技进步奖”,数十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广胜达集团始终秉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理念,坚持以建筑科技创新为内生驱动力,不断创新发展新建造科技,探索建筑业生产方式的系统性变革,已逐步成为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建造体系。
基于不断的技术积累和应用优化,很快广胜达的第二代铝模板体系面世,并在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产业综合体,体量达460万㎡的坂田天安云谷产业园项目应用,成为深圳首个4.2m以上层高办公楼结构全部采用铝模板施工的成功案例,也是深圳当年一次性开工体量最大(55万㎡)的重点项目。
据透露,胜德科技建研中心正在与外部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深度研发,将BIM技术应用到铝膜体系的设计、生产、安装、回收的全过程中,同时结合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对模板子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可视化、信息化、实时化的管控环境,最大限度地提升铝膜体系的应用和管理现代化水平。
2016年7月,广胜达集团与天津大学联合建立的天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在广胜达集团挂牌成立。据介绍,该基地是天津大学与民营企业合作共建的第一个校级基地,将建设成为“研究生实习实践平台、前沿技术研究开发平台、非学历继续教育实施平台”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实践基地,为广胜达集团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和前沿科研成果。
以质量为生命 发展建筑业绿色
改革开放的时代新风、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造就了深圳对建筑行业敏锐的嗅觉。采访过程中,杨松始终强调,广胜达集团必须抓产品重质量,做好做优,才能在强手如林、外商云集的深圳扎下根。
杨松表示,广胜达集团的行业口碑和市场美誉度能在珠三角地区得到认可,皆因坚持用“匠心”深耕建筑行业,“以质量为生命”是集团上下的价值观,“没有回头客就是我们的失败”。深圳市广胜达集团从诞生到蹒跚学步的过程,为整个建筑业后续发展沉淀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早在十年前铝合金模板体系的运用,深圳市广胜达集团在国内装配式建筑领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成为了“深圳速度”的创造者。现如今,智能平台不断改良创新,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产品,高效性、适应性、安全性和智能化上实现了飞跃,进一步巩固了广胜达集团在装配式建筑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
深圳市广胜达集团在建项目大力推广BIM技术在图纸审核、设计优化、方案交底、模拟施工和技术资料管理等多方面的应用,大幅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并全面推广铝合金模板体系、装配式PC构件、清水混凝土模板、轻质隔墙板、集成附着式全钢爬架和高精砌块薄浆干砌法、轻质砂浆薄抹工艺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实现了对传统施工工艺的革新或替代,全面提升了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杨松认为,“广胜达得以长足发展的要素之一,就是坚持市场化发展。我们需要继续秉持市场化的改革发展方向,以市场为导向,遵守市场规律,提高对市场规律的驾驭能力。”
深圳市广胜达集团立志做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代表者和领先者,实现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价值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积极调整战略布局,充分发挥几十年来年积累的技术资源和人才,初步形成覆盖珠三角市场的营销网络,以深圳为轴心,积极探索各种经营模式,释放生产力,增强竞争力。通过投资带动获取项目,通过并购补足短板,实现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
深圳市广胜达集团以装配、现浇、机电、内装等工业化为基础,并对分级标准化设计、零变更集成深化、全过程有序施工、现场一体化装修、高质量常态管理、移动信息化管理、人工智能化应用等技术及管理进行系统集成。随着专利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新建造科技将不断涌现,进而为老百姓建造舒适宜居、绿色优质的好房子。
据悉,景华嶺莑项目是深圳市广胜达集团在房地产投资开发领域的重点工程,属于城市更新项目。该项目承载了广胜达集团各产业链模块整合运行的重大任务,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景华嶺莑项目的成功建设,代表了广胜达集团在建筑产业全产业链整合运行的最高水平。
民营建筑企业转型:这是一份厚积薄发的创新积淀
民营建筑企业将何去何从?这是一个战略性命题。尽管一些“中字头”的建筑国企已经重组改制,甚至整体上市,打开了资本运营的通道,也为结构调整提供了资金支持。但宏观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民营建筑企业的生存环境依然不容乐观,转型的要求愈加紧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这是历史的选择,是时代的要求。因此,深圳市广胜达集团突出了结构优化的目标,体现了动能转换的要求,也瞄准了发展的短板。
近年来,深圳市广胜达集团实现了由生产经营向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转型升级,不仅是建造商,还成为了投资商、运营商;房建业务由“建房”向“建城”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作为深圳市龙头民营建筑企业全产业链的优势,价值链向高端延伸。经济结构从“一房独大”向基础设施、城镇化、投资开发协调发展的转型升级,紧跟国家战略导向,大力向基础设施领域和新型业务领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引领着深圳市广胜达集团的转型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圳市广胜达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产业链条完善、资源要素齐全、能够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一系列服务的比较优势,在深圳、东莞、湛江等地投资建设诸多新型城镇化项目,充分展示了公司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念和成就,扩大了行业影响。
杨松告诉记者,23年来,广胜达恪守诚信、坚持品质品牌、项目自营、创新求精的准则,将客户满意作为检验企业发展的唯一准则:没有回头客,就是我们的失败。百年老店的梦想和千年建筑情怀支持广胜达经过了艰苦的考验,创新业务,又代表了深圳市广胜达集团的未来。近年来,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业化三大重点研发方向取得重要成果。
在谈到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的时候,杨松介绍了目前企业在集成装配式绿色建筑中所做的贡献。他说,广胜达集团发明的铝合金模板体系(简称铝模体系)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目前正在积极推广应用中,并且得到了市场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认同和赞许。铝模体系是目前广胜达集团正在推广和应用的环保、节能集成装配式绿色建筑技术,使用铝模体系不仅可以使建筑水平大大提高,解决了原来传统建筑技术中存在的建筑通病,还可以缩短45%以上的工期,减少人工成本和材料使用成本,符合目前社会倡导低碳、节能、环保等发展理念。
谈及传承话题时,杨松说,广胜达是一个共享、共赢的平台;规范的制度确保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每个广胜达人平等、公正的发展空间和舞台,在以建筑产业为主,多元化发展为辅的发展道路上,依然以品质和客户满意度为生命线,倡导广胜达人能者多劳,多劳多得。
比起众多建筑企业,深圳市广胜达集团身上兼备了一份光荣与梦想,每一座建筑都注满了广胜达人的心血和汗水。即便如此,广胜达人也未曾对品质有丝毫放松,在造就更优质的人居环境的道路上前行。
乡村振兴战略下
回馈乡亲 不忘初心
作为南粤大地知名的建筑企业,深圳市广胜达集团一直走在爱心捐赠和扶贫攻坚的前列。近两年来,广胜达集团加大公益扶贫力度,履行“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的诺言。
资料显示,广胜达集团至今捐赠金额超过1亿人民币。在家乡湛江吴川,杨松捐建长4.8公里的塘赤公路(政府后来将此条公路更名为“杨松大道),参与张炎纪念中学、赤里村小学、冷水小学、合山村小学、杨屋小学、杨屋中学、赤里村、南埇管委会办公楼、白腾公路和高岭公路等建设。在深圳,杨松捐助现代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经费,参加同心慈善基金会捐款,参与罗湖区总商会“关爱环卫工人爱心行动捐款活动”,长期资助华南师范大学留学生学费和生活费,参加深圳市工商联精准扶贫项目,公司设立员工子女高校录取奖励金。2015年,杨松成立广胜达慈善基金会,投资千万元,用于资助农村建设、推动教育发展。2016年,杨松斥资过亿,在家乡进行美丽新农村建设,独资为村民无偿兴建现代化新农村。
2014年,同心慈善之夜深圳市统战部部长林洁向广胜达董事长杨松颁发奖牌
早在1983年,看着深圳城市建设的热火朝天,市民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但家乡的乡亲们却连自来水都喝不上,杨松自讨腰包,组织乡亲们在村里建起了完整的自来水系统,乡亲们的饮水便利、安全和卫生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看着乡亲们在家乡过着艰苦的日子,我心里很着急,告诉自己要尽可能帮助他们,让大家的生活慢慢好起来。”就是这样简单的想法,让杨松除正常经营企业外,回馈家乡也成了他的日常工作。
杨松感慨道,“很多时候想带朋友回家乡的村里走走,但不敢带,因为回去的路又窄又难走,村里的环境脏、乱、差……”
2004年,杨松决定把通向家乡的路彻底修好。熟悉建筑行业的他,提出公路必须由自己的公司来施工,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于是,杨松捐建杨松大道4.8公里。用高标准施工的杨松大道,不仅宽达8米,而且历经十几年的风雨后,仍如初建时一样新,这条公路也成为湛江农村公路建设的标杆。
杨松于2015年成立“广胜达慈善基金会”,致力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家乡人思想比较落后,除了在物质上帮助他们,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帮助。学校环境不好,所以不能好好读书的思想枷锁紧紧地套在家乡人的脖子上,只有孩子的学习环境好了,大家考上大学的机会才会多起来,大学毕业有能力在大城市工作,这样就不用给家人增添负担了。”
围绕“尽己所能帮助乡亲们”的初心,小到清明祭祖,大到修路、修学校,杨松不遗余力,不求回报,长期投入。但他心里始终怀揣着一个梦想:让乡亲们生活在跟城里居民环境一样好的小区。
终于,实现梦想的契机终于来了。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杨松认为这一决策部署,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乘着国家政策的东风,他克服了家乡人员构成复杂、田地协调难等诸多困难,正式步入了实现乡亲们美好居住环境的快车道。杨松卸下一切思想包袱,沉下心,一门心思要把村里建设好。
杨松聘请华南理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做设计,由广胜达建设公司亲自施工,建筑均采用广胜达自主研发的铝合金模板体系新技术进行建设,主体结构平整度、垂直度高于国家标准,提高墙体抗裂和抗渗能力,免抹灰,减少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所有住宅外墙均为剪力墙,防水性能好、整体强度高,施工安全优质高效,这种新工艺可缩短工期 45%,同时铝模板可以循环使用。这样的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技术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做一个最好的村落,实现了杨松几十年的梦想。
据介绍,瑚琳赤里村(又名杨赤里村)所有建筑均采用广胜达自主研发的铝合金模板体系新技术进行建设,主体结构平整度、垂直度高于国家标准,提高墙体抗裂和抗渗能力,免抹灰,减少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所有住宅外墙均为剪力墙,防水性能好、整体强度高,施工安全优质高效,这种新工艺可缩短工期 45%,同时铝模板可以循环使用。这样的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技术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杨松说,“不能为了建而建,要做就做最好的。”在投入大、困难多、分歧不断的情况下,杨松心里的想法从未动摇过、放弃过。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只要能给到大家的,就毫不犹豫。他担心乡亲们生活在污水横流的环境,就建成三级处理+一级净化的污水处理系统;担心乡亲们洗不好澡,就给每家每户配好了热水器;担心乡亲们的公共电费过多、负担加重,就给村里巷道安装风光互补的路灯……只要是改善家乡环境的事,杨松都义不容辞。他认为,村里日后的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发展和现在的规划、建设关系密切,必须亲自抓细节、抓落实。
如今,投资了一个多亿的杨赤里村,全村拆旧建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2018年初,全村村民都入入住。后期工程业已基本竣工。村民们入住新屋,赞不绝口,人人心中充满喜悦,充满感激,充满对村旺户旺美好未来的憧憬。正是:赤子创新村亦邑亦乡成胜境,里人居雅舍兴家兴业绘宏图。
广胜达集团精神: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多年来深耕建筑业,却又不忘初心回馈家乡,杨松2018年初获得“广东省十大南粤新乡贤”、“吴川市支持家乡建设杰出人士”等荣誉称号。
如今的广胜达集团,由于两代人的创新,让一家建筑工程公司华丽转身,成为建筑工程多元化服务商。伴随着深圳广胜达集团23年来树立的优质品牌形象,创新、优质、高效的品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逐步成为“中国建造”的一张靓丽名片。这是深圳市广胜达集团在珠三角地区“拓展幸福空间”的缩影,也是对“深圳市广胜达集团”品牌的最大褒奖。
23年来,凭借高超技术、优异品质和诚信履约,深圳市广胜达集团用自己的品牌形象,为中国品牌乃至中国形象赢得信任、赢得荣誉、赢得更大的市场和更广阔的空间,让积极履责和工匠精神成为所有广胜达人人的普遍追求和自觉行动。
面对困难,深圳广胜达集团全力以赴“跑步”进场,发挥全产业链优势,组建了由所属投资、设计、建设、安装、装饰等单位共同参与的专业团队,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与施工技术匠心建造,将“工匠精神”渗透到项目设计建造的每个细节,用建筑讲述中华待客之道,克服“工期紧张、结构复杂、使用要求高”等重重困难,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科技创新是企业品牌成长和壮大的重要牵引力,深圳广胜达集团打造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项目为载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持续推进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业化三大方向科研工作,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深圳市广胜达集团正在摆脱传统建筑行业的刻板印象,力争成为“重产品、靠质量、富含高科技品牌”的一员。
深圳市广胜达集团应改革而生、与时代同行的故事,与各行各业一代代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中的生动实践,共同汇聚成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足迹和未来方向。未来,深圳市广胜达集团担当时代责任的魄力将再次显现。
- 标签
- 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