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
高密度-沉淀气浮采用了微气泡发生技术、 次表面捕集技术、 逆流原理技术、 分离区层流原理技术、 高效管式加药混凝技术、 浮渣循环絮凝技术、污泥沉淀收集等七个方面的核心技术,能高效分离污水中的悬浮物,系统巧妙把气浮和沉淀两种工艺集合在一个池体中。
约占总水量10%~100%的处理后水进行高效溶气再循环。循环水与污水以及药剂三者的混合在一个特别设计的高效管式加药混凝装置中完成。大量生成的絮凝物在高密度微气泡的环境中生成并长大。一个特别设计的均衡释放装置,取得平均直径为2μm的微气泡,高密度微气泡的巨大表面积提供了吸附细小悬浮物的能力。微气泡粘附在悬浮粒子上经轻度的混合后从底部进入气浮槽。首先快速上升的悬浮颗粒在快速上浮区快速升起在液体表面形成轻渣层。
高密度-沉淀气浮*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再让污水经过特别设计的次表面捕集装置,使那些缓慢升起的浮力略大于重力的小微粒和小微泡被截取并移动至次表面逐步凝结成较大的絮凝物,当这些絮凝物的浮力逐渐增加后,他们就在不受任何扰动和水流阻碍的情况下上浮至水面的轻渣层。部分悬浮物沉淀在池底由专门的污泥收集装置收集排放。
显著优势:
1、气浮和沉淀的巧妙融合,非常适合高浓度复杂污水处理。
2、效率高,每小时可以达8-30m/h(高效的特殊设计)
3、排放的污泥浓度高,达到30-100g/L。
4、出水水质好。
5、运行成本低,和现有工艺相比节约10-30%的药剂。
6、耐冲击负荷
7、设备免维护,池底安装有自动清洗系统,系统排泥时自动清洗池底。
依托七大综合技术:
1、微气泡发生技术
2、次表面捕集技术
3、逆流原理技术
4、分离区层流技术
5、高效管式加药混凝技术
6、浮渣循环絮凝技术
7、污泥沉淀收集技术
型号 | 处理量 | 功率表(kW) | 规格尺寸(m) | 管口表(DN) | ||||||
(m3/h) | 溶气泵 | 加气机 | 撇渣机 | L | W | H | 进水口(a) | 出水口(a) | 排泥口(a) | |
DAF003 | ~3 | 1.1 | 0.55 | 0.2 | 3.60 | 2.00 | 2.10 | 80 | 80 | 100 |
DAF005 | ~5 | 1.1 | 0.55 | 0.2 | 3.60 | 2.20 | 2.10 | 80 | 80 | 100 |
DAF010 | ~10 | 1.5 | 0.55 | 0.2 | 4.60 | 2.40 | 2.40 | 100 | 100 | 100 |
DAF020 | ~20 | 3 | 0.75 | 0.2 | 5.50 | 3.00 | 2.40 | 125 | 125 | 150 |
DAF030 | ~30 | 5.5 | 0.75 | 0.2 | 6.80 | 3.20 | 2.40 | 150 | 150 | 150 |
DAF40 | ~40 | 5.5 | 0.75 | 0.2 | 7.80 | 3.40 | 2.40 | 200 | 200 | 150 |
DAF050 | ~50 | 7.5 | 1.50 | 0.2 | 7.80 | 3.80 | 2.60 | 200 | 200 | 150 |
DAF060 | ~60 | 7.5 | 1.5 | 0.2 | 8.80 | 4.00 | 2.60 | 250 | 250 | 150 |
DAF070 | ~70 | 11 | 1.50 | 0.2 | 9.50 | 4.00 | 2.60 | 250 | 250 | 150 |
DAF080 | ~80 | 11 | 2.2 | 0.2 | 10.8 | 4.0 | 2.6 | 250 | 250 | 150 |
DAF100 | ~100 | 15 | 2.20 | 0.2 | 12.00 | 4.00 | 2.60 | 300 | 300 | 200 |
DAF150 | ~150 | 18.5 | 3.00 | 0.2×2 | 10.80 | 6.60 | 2.60 | 250×2 | 250×2 | 200×2 |
DAF200 | ~200 | 22 | 4 | 0.2×2 | 12.00 | 6.60 | 2.60 | 300×2 | 300×2 | 200×2 |
根据用户的水质水量、现场条件,对操作、出水方向、尺寸大小、占地面积等作灵活调整设计